陳庭詩-Pheonix-鳳凰-1984-42x73-2.jpg

 

被稱為藝壇傳奇的陳庭詩,能詩能文,版畫、鐵雕、水墨無所不精,他突破失聰及無法言語的障礙,在無聲的寂靜世界中,綻放出充沛的創作能量,為台灣現代藝術,譜寫出燦爛的一頁。 

不向命運低頭的勇者 

陳庭詩(1913-2002),生於中國福建長樂的詩書官宦世家,4歲時經由母親教導識字,再入私塾遍讀中國經典詩書。8歲時不慎自高處摔下導致失聰,喪失語言能力。因喜愛繪畫,曾拜張菱坡門下學習書畫,紮下繪畫的厚實根基。17歲受當年留法畫家徐悲鴻影響,自學西洋畫技,開始作素描與油畫。

抗戰期間,陳庭詩參與畫刊的編輯工作,投身藝術救國的行列,開始用「耳氏」為筆名發表作品。1948年來台,任職於台灣省立台北圖書館,1957年,辭去工作專心創作。1959年,與藝術家李錫奇、楊英風、江漢東、秦松、施驊等人組成「現代版畫會」,與現代藝術接軌,後加入「五月畫會」,選擇當時台糖生產的甘蔗板進行刻鑿,逐步開創出具個人風格的抽象畫作。1976年旅美近兩年,回台後把過往傳統水墨的創作大膽翻新,投入現代水墨、潑彩、壓克力顏料等創作,嘗試從版畫中走出新的創作可能性。80年代初期,由於甘蔗板已停產,加上受到畢卡索一件公牛頭雕塑作品的啟發,開始全心投入焊鐵雕塑。他經常遠赴高雄的拆船場,尋找被拆解的船舶零件,在他巧手拼合焊接下,將一件件廢鐵賦予嶄新的生命,創作出許多富有意境、造形多元又具有無限張力的鐵雕作品。他彷彿以「獨與天地相往來」的姿態,傾注全生命創作,成為台灣藝術史上重要的鐵雕創作先鋒。

陳庭詩於1959年獲選參加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獲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首獎等國際肯定。1998-1999年參加「二十世紀金屬雕塑家大展」(國際鐵雕展)於西班牙、法國巡迴展出,與畢卡索、卡爾達、賽薩等世界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並陳。1999年,另以〈約翰走路〉一作,名列法國藝術史名著《二十世紀的藝術》一書中的〈鐵與空間大師〉篇章,不單與世界著名的雕塑家同列,亦是當時少數被列入焊鐵雕塑的亞洲藝術家。

陳庭詩成長於烽火戰亂的時代,雖因幼時失聰,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他觀察敏銳、心思細膩,一生創作不輟,創作形式囊括版畫、水墨、油畫、書法、詩詞及雕塑,藝術成就非凡,生命自我淬煉與提昇的歷程,更是令人敬重。此次展覽,承蒙「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之協助,精選出其一生創作的精華以饗民眾,期待透過本展,能讓民眾探究、領略陳庭詩不屈於現實,充滿前衛精神及多元藝術的人生。( 秀水創價 官網)

陳庭詩-玄機-1-1997-70x59x21-2.jpg

陳庭詩生活照-作品〈鼓塔〉赴威尼斯參展-2.jpg

陳庭詩-約翰走路-2.jpg

陳庭詩-飲食男女-174x67x51-2.jpg

DSC07601.JPG

DSC07593.JPG

DSC07592.JPG

DSC07547.JPG

DSC07546.JPG

 

DSC07544.JPG

DSC07543.JPG

DSC07542.JPG

DSC07541.JPG

DSC07540.JPG

DSC07539.JPG

DSC07538.JPG

DSC07537.JPG

DSC07536.JPG

DSC07535.JPG

DSC07534.JPG

DSC07533.JPG

DSC07532.JPG

DSC07574.JPG

DSC07573.JPG

DSC07572.JPG

DSC07571.JPG

DSC0757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荷塘詩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