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667.JPG



洄溯川成天籟

楊昌年


  琹川以詩、畫之筆來寫散文,在詩、文、畫三線藝術的「互文」之下,溶成她的精緻之形與溫婉之神。散文仍然沿襲著詩創作的彈性密度,如集中〈漫步在時光中〉所顯示詩化的情景交融。

  集中的〈詩路之旅〉曾使我眼睛一亮,不禁反芻起曩昔:經歷過的青海湖,雖然只是乘船繞行一角,但已能感受到碧波萬頃的氣象萬千。由大湖想到長江、黃河,全都發源於這青海一省, 那可是孕育我華族生命、文化,橫亙南北的兩道巨流。其中的長江又與我的一生大有關聯,是我出生在長江下游,曾經沿著長江之湄,辛苦流浪到江的中段,又復跋涉到岸上有著點點金沙的上游。這江寬廣處有由此岸望不見彼岸,而湍急的三峽又竟是狹長如斯。它可是我永遠的魂夢牽縈呵!憶念當下,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蒼茫之情如浪湧來,使我愴然。湖海壯遊者何止千萬,人人感受不同。是我昔年飽經戰亂,飄蓬江海的坎坷伶仃經歷影響形成的感受,自然與琹川姑娘的有所不同。

  感受最深的是集中的〈閱讀手記〉。一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述:重來崔護論評創作的形神兩勝使我驚喜。只是琹川她自動降等,把評價中的「最」高,降成為「頗」高。就是她使我了解到「伯樂」之「樂」。那是在你著力經營的一片園田之中突然開出了嶔崎之花,青青子衿非但足可承繼甚且已可超越,那一份欣慰何可言宣?

  就「舞影者」這篇而言:我所佩服海明威的是他能以一己雄力來抗拒死亡。生與死歷來原就是人生調適的重要命題,總覺得我華族的「生寄死歸」不免有故示淡然的矯情。欣見他海明威另闢蹊徑,以雄力肯定存有挑戰死亡。不採慣性的坐等你死神光臨,我這就主動首途來找你,生與死的你我咱倆路上會面。一如遍歷十八層地獄的目蓮,非僅以他不凡的經歷足可睥睨傲世;更重要的是那一份充分發揮,肯定自我極其珍罕的人生價值。

  當然,也如李太白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的了悟之後,終必有他「水中撈月」的決然奮身一躍。芸芸眾生與死亡的爭戰,總輸在吾人困守在短促、狹小時空的無奈命定。夕照蒼黃之後即是再無轉機的黯黑。即使櫪馬壯志未已又其奈時不我與何!誠如古挽歌「薤露」所吟:「薤上露,何易晞」道盡了人生悲涼。面對著看不到、摸不著,偏又能感覺得到虛無的死亡,力不從心的海明威的勇決轉向,面對自己扣下了板機。

  這一集有詩有文復有評論,予人的感受各各不同:詩作的點有如針刺;散文的線可有牽引;更為龐沛的該是作用一如小說之面,戲劇之球的論評。琹川的創作到此,那已是「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新的桃源。在前只是妳偶然經過的客舍,今後,真希望妳能重視常住。

  此後,一如教學之以自得助人,也就是迄今我們猶可仗恃著前行,並藉著這些點滴的快樂來與虛無調適的了。人生的「得」與「失」即在於此;我與妳前行後繼的轍迹亦是如此。

  琴音迴盪,琹川清冽。願妳的詩、文、畫藝在長保自我風格之外更能溯洄向上,聲形終得成天籟之音,而質神則必是荊山之玉。雖然此一境界甚難企及,但誠如南宋詞作中的豪語「算事業須由人做」,又安知那些達標者中沒有我所期望的雋者琹川?

  是為序
 

二○一九年二月三日於台北
----
我的閱讀: 

喜歡 琹川的詩,《寂靜對話》 是詩畫集,賞心悅目,不管編輯 詩或畫 都深得我心。閱讀之美,每每流動在心田。而 《陽台上的手風琴》是散文集,篇章都不長,可以隨時翻閱, 大部分是在人間福報的發表的作品,文字溫潤,談大自然,談人生,你在字裡行間與作者相遇,聆聽她侃侃而談人間生活,< 時光海岸 > ( p.112 ) 書寫了年輕的海,熱情昂揚,中年的海,沙灘上留下輕嘆,而白天到黑夜,海潮之音捎來故事寄給當年的自己,月光下赤足而行,感受柔軟的砂粒腳下囈語,歲月的潮聲近了又遠。整篇文字敘述了內心思維流動,也是自我心靈對話。
夏鬧 ( p. 097 ) 說的是烈烈的蟬鳴還有蟲唧鳥鳴也競相唱和,紅嘴黑鵯飛來喝水,金露花披上紫衫,麗格海棠清秀而亮麗,還有脫俗藍雪花讓人滿眼盈耳喧鬧,心如藍鳳蝶穿越開過的曇花之間....風景如畫,聲響盈耳,靜趣中的喧鬧, 活生生是印心入眼的感受,時光歲月原來可以是生活的密語,鮮活著智慧。
< 因為有光 > ( p 039 ) 是一場油畫創作展的畫展主題,主要是為了紀念作者母親。親情始終是永遠的話題,從母親重病到過世,世界頓時陷入黑暗荒涼,所以祈禱能有一絲溫暖的光,畫作沒有停止直到完成,枯木林中有一盞溫暖柔和的燈光滲出, 彷彿母親沒有消失, 慈愛依然無所不在。一如油桐花滿山遍野綻放,光中有愛,愛中有光,心靈曠野因為有光而有了心繫有了希望。賞文賞畫作,也走入一個故事。在< 寂靜對話> 詩畫集中 p 121 有詩可以搭配著閱讀
因為有光
所有的葉子已被寒風叼走
這荒寂的大地
誰在枯木林中點起一盞燈
彷如母親溫暖的凝視

照亮我空茫孤絕的心野
 
光傳遞著一種神祕的訊息

撫慰了大地

世間萬物因為有了光

歲能顯現其存在的形貌

心靈曠野因為有了光

生命才有了方向與希望

-----


詩畫集當中的畫作篇幅是一整頁, 一盞燈更顯清晰溫暖。

P 44--45<  陽台上的手風琴 > 從最後一棵油桐花說起, 兀自的雪白顯得有些孤單,依依不捨回首正在換裝的山巒。 話鋒一轉, 自己夏日的陽台( 你的內心有自己的陽台嗎? 我不禁反問自己。)常常縈繞著來自芬蘭的手風琴大師瑪莉亞  卡拉妮業米 的獨奏樂音( 我反問我自己我的內心也常有樂音流動嗎? 是古典樂曲還是民歌,更或是薩克斯風? ) 作者隨著那顫動的音符彷彿看見光拍著翅膀, 閃動於淒迷月夜,棲歇在農舍初醒的寧靜屋頂上,徘徊駐足於窗邊,一轉身又迴翔縱情於原野之中,兀自低吟; 在蒼灰荒涼的天地間悠然獨行,不知何時,冷寂的雨悄然飄落下來,懾人心魂,清凜之至, 這是如何一趟旅程?
「我將自己的身體當作風箱, 與自己的手風琴依同呼吸, 相互共鳴。」瑪莉亞卡拉妮業米如是說。獨奏的琴音,悠緩地與自己對話,貼近靈思。 引人冥想的鋪展出內在的極地風景。

.......
話說作者自己的內心手風琴發出琴音, 流露出滄桑,漂泊不定的情味。 作者說自己彷彿站在生命的港口, 凝視過往船隻以及未來一片蒼茫海域.....那美麗的哀傷,那不捨的夢想總讓人不自覺痴痴地深陷其中。

...
這一篇依然呈現內在風景的流動, 生命的反思,人生的詰問,誠如旅美詩人謝勳所言,文字當中有一種安靜的雅緻。吟唱詩人黃安祖更說是 心靈無間對話,寂靜中有著溫暖的領悟。
封面是畫作< 最後的鬱金香 > 在前一本詩畫集中名畫家龐均提到 此畫構圖活潑,留白 空間好,色調沉穩, 灰調,不同於一般花卉靜物,花枝有動態, 微醺中十分優雅,忘情舞出自己。有詩如下
終於擺脫優雅的頌詞
解放的杯子開始飛翔
穿過生活的屋牆
攬一身風姿雲影

有遙遠的歌聲
幻醒杯底沉睡的魂
以自由的旋律
舒展  迴旋  飛躍
彷若醉飲時間的醇酒
微醺中忘情地舞出自己


人在旅途中,文字也是。 所有落於筆尖的不疾不徐, 緩緩吐露內心感受,天上雲影翻飛,琴音不斷,生命的水聲泱泱,你讚嘆也好, 拾取珍藏也罷, 時光海洋中,邀請你來, 一起展翅翱翔。
2019. 5. 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荷塘詩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