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秧苗這麼高了。
颱風過後,鄰居立刻撒下白菜種籽,可以嫩嫩下鍋炒了。
庭院的楊桃開花,花團錦簇。
庭院的仙丹,映照藍天。
這天來到馬太鞍濕地參觀。
產業發展協會...有不錯的木雕雕刻。
每一張都栩栩如生,刻畫著族群生活,美崙美奐。
狩獵
桌子是以前我小時候讀書時經歷的書桌,楚河漢界很明顯,看得莞爾。
豐年祭跳舞
紅蜻蜓
刺茄---真的有刺。
公雞母雞...
淡紋青斑蝶....光葉水菊對它有致命吸引力....大約時坪的光葉水菊,青斑蝶卻超過一百隻,超級不可思議啊。
馬太鞍休閒農業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腳下,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面積廣達12公頃。清淺的芙登溪發源自馬錫山,一路匯集自地底冒出的湧泉,由南向北蜿蜒穿過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滋養著這片沼澤的豐美生命。由於溪流的流速與深淺變化,營造出多樣化的生存環境,使得馬太鞍休閒農業區裡有多達近百種的水生植物;鳥類、蛙類、昆蟲及水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更是多的令人驚喜。在馬太鞍休閒農業區田邊的任何一條水溝裡,都可以發現魚、蝦、貝、螺的蹤跡,處處充滿旺盛的生機。
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是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塊,過去這裡長滿了樹豆,因此阿美族人稱此地為「vataan」(阿美族語樹豆的意思),這也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阿美族人在這片濕地上發展出獨特的「Palakaw」巴拉告生態捕魚法,利用中空的大竹子、筆筒樹的樹幹與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製作出一個三層的結構物放入水塘中,讓魚蝦在其間棲息繁殖。經過一段時間後,將九芎枝幹提出水面,即可將攀附在樹枝間的小蝦抖入三角魚網中;而藏放在底層的大竹筒能輕鬆捕獲鱔魚、土虱或鰻魚等底棲性魚類。
除了這些鮮美的水產,來到馬太鞍休閒農業區還可以品嚐到各種別具滋味的野菜。例如樹豆的豆子、麵包樹的果實、黃藤的藤心、箭竹的嫩筍、檳榔花穗與檳榔心、以及葛仙米、西洋菜、水芹菜、野苦瓜、木鱉子等等,在阿美族婦女的巧妙烹煮手法之下,每種野菜都成為獨具特色的桌上佳餚。此外,芙登溪裡現撈的魚蝦、香噴噴的紅糯米飯與鹽烤帶鱗的新鮮吳郭魚,更是馬太鞍休閒農業區的招牌美食。
巴拉告--用來捕魚。
美麗的生態。
舂麻薯....
離開時,另一部遊覽車又載著滿滿遊客來到,訪客顯然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