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花蓮兆豐農場: 幅員遼闊。位址 在鳳林鎮。

很難想像四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且巨石遍佈的河川地。1963年台灣省東部土地開開發大隊帶領著2000多人來到壽豐溪畔,扛著比人胸口還大的巨石築堤,逐漸拓墾出農場的前身。 1969年,吳XX副董事長因業務巡視花蓮光復,往返間看到這塊荒蕪之地的無限希望,與創辦人協商後為公司買下這塊土地,經過與天搏地的過程,日漸開展出新光兆豐農場一連串的精采拓墾史。 雖然經過榮民的初步開墾,兆豐農場這塊土地仍然是一片充滿礫石而難以耕種的荒地,一遇到豪雨或颱風更是面臨天災的挑戰,過往數次強颱都造成農場的損失。然而,風雨中見堅強,吳家錄秉持著「維持現狀,就是落伍」的理念,加上員工的刻苦堅毅,不僅度過次次危機,還在其中找到「放淤造地」的可能,終於在這塊礫石地中施展無中生有的魔法。 1969年,面對遍布礫石的土地,首要任務便是收集土壤造地,農場員工們集思後決定嘗試「放淤」:以一分地為單位,用田埂圍成區塊,將雨天被夾帶下山的洪流淤泥引進區塊,等累積沈澱到一定的表土厚度,再換另一塊繼續放淤。 每當雨季來臨,農場員工們都熱切盼望洪流滾滾能帶來大量的淤泥!每個人在風雨中不畏艱難地持守自己負責的區塊,對當時的員工來說,那是一段「最堅辛,也是最美好的」墾夢時光!

鳳林鎮最早剛開發時期稱為「馬里勿」,阿美族語發音意思是上坡的意思,但只限於現在的長橋里一帶。相傳鳳林未開發時,是一大片茂盛的樹林,並到處滋生攀爬在樹林上的木蘭,從外表看起來就像是一隻「鳳凰展翅」,所以遷來開墾的漢人就稱此地為「鳳林」。另外一種說法是清代屬台東直隸州「奉」鄉,「奉」與「鳳」音同而得。鳳林鎮以客家人為主,多務農。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馬上封侯

19.jpg

20.jpg
山嵐氤氳, 紅屋頂建築特別醒目。

21.jpg
九曲橋

22.jpg

23.jpg
駱駝

24.jpg

25.jpg

有個蓮池

28.jpg
沙漠之舟

29.jpg
鸚鵡

30.jpg

31.jpg

 

黑天鵝

32.jpg

鴕鳥

33.jpg

自在優游

34.jpg
巴貝多綿羊

35.jpg
喜鵲

37.jpg

38.jpg
馬到成功

3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荷塘詩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