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洛灣   23.jpg
 

由長春祠西行4公里,就可以看到溪畔隧道旁有一叉路蜿蜒而上,約2公里車程可抵達布洛灣。這兒以前為合歡越嶺古道起點,曾是太魯閣族據守要塞,亦曾挖掘出史前文化遺跡,現規劃為「太魯閣族人文遊憩區」。布洛灣三面蒼山環抱,四周遍植百合,南依塔山,北臨立霧溪,環境清幽秀麗。來此,時間的腳步頓時和緩了下來,四周是蟲鳴鳥叫的自然音籟,天空幾抹微雲飄過,是旅人最想望的桃花源。
趕上簡報室播放的影片,山林幽谷布洛彎,介紹這兒地形的形成及族群遷移來此落腳經過。隨後到最裡頭的伊達斯廳觀賞「山水雲天太魯閣」,片子介紹十分詳細完整。一片大約二十二分鐘。歇腳,順便深入瞭解太魯閣族。他們面臨了文化傳承斷層的危機,還有經濟層面的生活問題。音樂舞蹈幾乎是慶典祭祀必要的活動。而發展部落生態旅遊也是開闢另一財源的嘗試。我們除了祝福,也希望他們能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園區環境幽雅,還有好多旅客開著休旅車全家來此野餐。也有三三兩兩的旅人來此覓得一方詩意,且走且聊,看天看地,樹梢好多烏鶖聒噪得可以,似乎敞開喉嚨,歡迎到訪者。除了烏鶖,還有好美麗的鳥兒,車剛停,靠得好近,完全無視於陌生人就在一旁。這樣別開生面的相見歡讓我好生歡喜。

布洛灣  3.jpg
查半天,對半天,應該是 黃尾鴝。體長15公分,雄鳥頭頂至後頸銀灰色,臉、腮、喉尾羽黑色,胸、腹、腰、尾下覆羽醒目耀眼之澄黃色,翼亦有白斑。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1500公尺左右稀疏林間或空曠地帶。常單獨行動,喜停棲開闊地的突出物,枝頭瞭望,常不斷擺尾或追捕昆蟲,為台灣不普遍的冬候鳥。

koko 認為  是   白腰鵲鴝  
一種像鶇的鳥,尾巴長而漸寬。雄鳥背部有光澤,胸腹部則是飽滿的栗紅色。雌鳥外型相似但較灰褐色。

布洛灣  4.jpg

布洛灣  5.jpg

布洛灣  7.jpg

布洛灣  8.jpg

布洛灣  9.jpg

布洛灣  10.jpg
​​​​​​魚荃荃

布洛灣  12.jpg
菸草袋 濾酒器

布洛灣  13.jpg
手鋤

布洛灣  14.jpg
籐罐

布洛灣  15.jpg
籐帽

布洛灣  16.jpg

布洛灣  18.jpg

布洛灣  19.jpg
狀元紅

布洛灣  21.jpg

布洛灣  22.jpg

布洛灣  24.jpg
地錦 爬牆虎

布洛灣  25.jpg

布洛灣  26.jpg

布洛灣  27.jpg

布洛灣  28.jpg

布洛灣  29.jpg

布洛灣  30.jpg

布洛灣  31.jpg

布洛灣  32.jpg

布洛灣 1.jpg

布洛灣 2.jpg

布洛灣 6.jpg

布洛灣 11.jpg

背簍

布洛灣 17.jpg

布洛灣 2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荷塘詩韻 的頭像
    荷塘詩韻

    荷塘詩韻

    荷塘詩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