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一則
忘了在哪兒讀到出版家兼作家隱地一小段話。標題是:菱形人生
一.青少年時代:從無到有的追求(打下閱讀習慣的基礎)。
二. 中壯年時代:人生顛峰期(精神生活和財富並進)
三. 老年時代:從有到無的醒悟(在縮小的人生中,追求健康和心靈寧靜。)
四. 結論:日記,週記,傳記-----兼讀記憶的流失。
作家說:生命只要記錄下來,就是一本書的主角,一首音樂的主旋律,一座舞台的光點,一棟建築的樑柱。
人類營生活,從小到老,小時候到青年長達二十幾年幾乎都在接受教育,吸收知識兼及軀殼的抽長,都是別人給予,處於被動吸收狀態。及至出了社會,開始工作,觸角延伸,於是吸收之後轉為付出,貢獻所學。只是這一階段因為現在謀職不易,更多年輕人選擇繼續鑽研學問,留在校園。這一結構改變,也造成家庭經濟負擔及延遲入社會,又高學歷至眼高手低,很多社會適應不良,或挫折容忍度過低,更多高不成低不就,終日擺盪,損失的不僅是個人經驗的累積及成長,更可惜的是年過三十五三十六還無法自立。
一位熟識者孩子逗留在美國讀書,七年八年過去了,一直沒取得學位,也不敢回來,生活也還要家裡匯款幫忙。年過四十了,也不結婚,也不就業。母親思念成疾,成了老人痴呆患者。父親已經七十好幾了。一回垃圾車來了,老太太出門幫忙倒垃圾,可倒的不是垃圾是自己的手提包,裡頭有錢有健保卡有藥物.....當老伴發現時,已經是晚上就寢時間,因為找不到藥物才發現。那份焦急,無奈...不禁慨嘆:「養兒何用?」孤注一擲的栽培,弄得今日上不上,下不下,自己的養老金也岌岌可危。生活已經毫無快樂安閒可言。說從來沒料到會是今日境地。
人生有很多豈是常理可推斷可逆料的?聽著老者說現在無論走到哪兒,只能把另一半手牽得緊緊的,上醫院拿藥是,去公園散步也是。說那有一天還希望老天慈悲要老婆先走才行,如若不然,不敢想像。憂心忡忡...是一張充滿風霜的倦容。望子成龍嗎?可以不要這麼高的期許吧。允許平平凡凡,平平安安長大,快快樂樂工作,與父母相伴,不一定晨昏定省,至少,有個關照。
2014/12/0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