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詩人洪守箴《有情天地》 作者:詩韻
詩人洪守箴老師,祖籍浙江,一九三七年生於福建漳州,高師大教育系畢業,教研所結業。2002年八月自台南啟智學校退休,大半輩子與啟智的學生相處。於二0一五年八月十七日病逝,享年七十八歲。詩集《有情天地》分三卷,卷一《夏日風情》,卷二《烏山黃昏》,卷三《我思我念》。從作者創作中可以感受到其熱愛旅遊及生活,諸多篇章書寫名山勝景所思所想,也許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美好一一呈現於詩句當中,展翅飛翔。
同卷一同詩題的《夏日風情》書寫風姿萬千的十里荷田,蓮蓬迎天,還有蜻蜓點水後蓬上小憩的雅逸。第二段寫夏蟬嘶鳴,似欲攜荷歸去的詼諧聯想。第三段提及暗夜來臨,月明星稀,荷葉下仍有蛙鳴接續蟬唱。啊!原來整個夏天因著滿塘荷花而風情萬千,也流露出出詩人閒適的生活情調。正如文心雕龍所言:「情以物興,物以情觀。」那是一種安閒的心情,契合著花之美,而有了心旌飄然。
且看詩句片段
幾番細雨霏霏的疏拂
是另一時程的
丰采展示
那十里荷田
幾多荷葉欲舒展
且羞赧又半捲
怎抵得
撐出層層
綠傘掀人明眸
株株荷包 如
擎天聖火耀眼四方
早開的花房已是
蓮蓬迎天
盱衡陽光下的
天地諸色
有勞蜻蜓點水後
蓬上小憩
轉訴
鄉城各式的風潮
蟬
…….
綠蔭下千里傳音
……
欲攜荷歸去
僅允飽饗清香風韻
藕絲牽連
卻難折摧
暗夜
有流螢引路
有星月照明
荷下蛙鳴
接替蟬唱
這樣的場景
眾蚊
從不缺席
2001五月
卷一還有一首《雨中》,訴說著下雨泥濘了日子,心之寂寥,而思索如何從污泥煙雨中走出坦然,那是困頓中的幽雅,生命的張力,意識及風華神韻,那是濕度掛於睫毛,煙靄湧來戰慄而能赫然參悟人生真理。
《雨中》
擁一日煙靄
陷於泥濘的歷史
遐思不斷
花季已凋
濺濁水如花
宇宙如我寂寞
溫度掛自天際
轉掛於睫毛
煙靄湧來顫慄
我復擁一目煙雨
走泥濘路
2003八月
卷一中還有三首詩是特殊教育小櫥窗,閱讀之餘,觸動深深。啟智的孩子耳聰目明,唯獨心智受損,讓學習及分辨事物的能力大受限制。還記得退休的鄭武俊校長曾提到老師教導孩子們要澆花,結果下雨天仍不敢懈怠,提著水桶撐傘澆花。果真師命難違,無一日敢忘。啟智孩子的憨直及固執當然不會只此一件。新學期換了教室,學生卻固執地在原教室徘徊,驚慌於同學老師都不見了。而茶杯事件說的是老師教導認識不同茶杯,即便只是高矮大小透明與否,杯子有無花紋對孩子來說仍是充滿挑戰。老師一一指導,學生跟著說出答案。課堂間卻天外飛來一句「老師知道了還問我們」大有師也魯鈍之揶揄,讀之要莞爾一笑。
教育之難在正確的知識難以輸入這群孩子腦袋,更別說長遠記住甚至應用。而啟智孩子的固執度之高真到了匪夷所思地步,但是也有他們很可愛的一面。例如有教育部長官來訪,一個大個兒居然過去拍肩膀握手彷彿老朋友般說歡迎光臨,這份質樸純真也讓人打心裡感動。
摘錄《澆花問題》---特殊教育小櫥窗之二如下
師命難違
這棵綠葉紅花
每天要澆它
有太陽的日子
要澆
沒太陽的時刻
要澆
雨天
伊撐傘在
澆
花
校長搖手
不要澆
怎麼辦
怎麼辦啊
不能不澆花
註:在台南啟智學校二十一年歲月,朝夕與特殊學生在一起,對他們純真表現,令人難忘。特以小櫥窗方式追記。
卷二《烏山黃昏》同詩題作品
蜿蜒山道
纏繞斜坡
就在這斜坡上
築起山長水遠
映入眼底
遁世消俗的宅院
難得如此雲淡天低
諸友廊間煮茶
置身山中
共享了無煙塵的清絕
這兩段勾勒了朋友退休後築夢台南市南化烏山山坡地桃花源,周邊坡地近甲,坐擁奇花異果,邀約品茗聽風,那是人生難得的歡愉。且看後續
遠處蘆花與山風共舞
入耳的是
樹梢枝葉喋喋秋聲
憑欄斜陽裡
山腰人寥炊煙撩人
一臉晚風
引來數聲歸巢清唱
殘照餘暉後
諸色皆墨
眾山在胸前競相展示
有如星光點點閃爍
與暗夜相抗衡
彌足珍貴的友情,不因退休而失聯,舒風送爽的秋日也能來一趟美好相聚,留下生命的脈動,熠熠生光,融入大自然節奏,漾漾乎,無比閒適。
卷二仍有如《虎頭埤記遊》之美詩,佳句片段如
或有 /穿著華麗的 / 啄木鳥 咚咚 咚 / 與你通款曲 / 運道好的話 /
可驚豔 / 瑰麗的魚狗/ 演出捕魚絕技(p.125)
沿岸 橫陳的柳樹 / 競相枝垂入水 / 測探四季冷暖 ( P. 126 )
這帖是二00九五月作品,是親友一同出遊,心情歡愉躍然紙上。作者很多作品訴說著親情、友情及人生感悟,難怪集結成冊名之為《有情天地》。
同進同出工作,可說形影不離,鶼鰈情深奈何卻先行一步離逝,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卷三中《我思我念》及《湖靜我難寧》皆是充滿想念另一半的詩作,後一首中
是叢林聯手
拱出來的一圍
漣漪遼展成湖
成為明鏡
雲也來
日也來
月也來
野鴨也舉家入駐
我忍卻痛失伴侶
千萬里外單飛
奢想分得
些許寧靜
怎奈
綠鴨並遊
水過了無痕
………
創痛尤烈
思念揮抹不去
成住壞空是自然律,婚姻長河裡營共同生活近半世紀,另一半先行離去,留下的哀痛讓人不勝欷噓。怎料得詩集尚未付梓,詩人也尾隨而去。雖僅止於從詩中的勾勒認識詩人於一二,然仍不免慨嘆,終其一生春風化雨,真正退休後悠遊於字裡行間,享受清風明月的歲月並不長。悼念之餘,有詩留芳千古,仍是彌足珍貴。2015/11/1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