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分震驚從凌煙 的網頁得知文奇詩友 於 十二月十四日清晨八時過世。 十二指腸潰瘍竟然會引發敗血症, 人生真的無常。幾年前他出版詩集 < 思念的河 > 邀我寫了兩首詩心得。本以為還會有第二本 第三本。 哪裡知道是絕響。
生命的長短 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生命的內容卻是我們可以努力經營的。用心活過就不枉此生。 祝福 另一世界 與製愛妻子再度攜手共頻共振。
 


< 悼 文奇詩友 >

承載著霧一般的命運劃下休止符

悠悠刪節號

虛詞人生
 

2020. 12. 16
-----------------
詩友陳文奇兩首詩閱讀心得
詩心鄉情---《故鄉的路》及《返鄉記事》讀後心得
詩在時間之河磨礪,詩人起伏的人生卻也因此煥發了生命的壯闊,得子之際卻痛失愛妻的跌宕交織出篇篇血淚碎片,卷四思念的河可以窺見來龍去脈。而今因緣俱足,集結成冊,是生命的回顧,滔滔江河,翻轉了半世紀。曾在北台灣打拼很長一段歲月,看盡社會底層藍領階級工作的艱辛,一九九七返回故鄉高雄,筆下乾坤開始關懷腳下這塊土地。離家十五年,十五年足以讓一個嬰兒長成少年呢。難怪
那條故鄉的路 / 很陌生 / 當年旅行袋裡的記憶 / 已拼湊不回/ 歲月重新繪製的家園
陌生來自「秀綠的旗尾山巒削髮為尼」,來自莫名「砍光樹林」,聲聲詰問,句句慨嘆,無有答案,因為事實是「清澈的楠梓仙溪…/再也找不到/ 藏在溪畔的童年笑聲」。結尾「樸實的香蕉味 / 已被追求經濟的橡皮擦/ 逐一拭去」,讓通篇張力飽和度達到顛峰,直擊讀者心窩。經濟的橡皮擦一詞虛實轉換,橡皮擦比喻高妙,讓人眼睛一亮,點頭如搗蒜。
另一首《返鄉記事》寫於一九九八年,全詩分五小節,< 旗尾山 > 裡,率言直陳「都市化的腳步..把同窗會煮沸的歡愉 / 頓下谷底」,而「雄美的山巒…終究也失身在人類太多的貪婪與無知裡」。述及旗尾溪,「不語的溪 / 沈默也是一種控訴嗎?」文字及語調漾出犀利批判,連河堤也早已被人類的貪婪炸毀了。河堤是童年與玩伴奔跑追逐的遊樂場,如今徒剩不勝欷噓,因為童年已被掩沒在荒蔓雜草叢裡了。對於香蕉王國的旗山,曾經「名氣紅若雞冠」如「煙火,亮燦了四五十年代的故鄉」,只是追憶輝煌過往,面對風光不再的凋零,卻也心理有數、不得不垂眉斂目,承認事實是殘酷的,然詩的呈現是卻動人的。這兩首皆為詩人早期的詩作,反省了現代化、工業化過程中,土地與生存環境的強烈變動,受到不良的影響,是地誌書寫,也是親身見證,充滿人文關懷及哲思。
2014/5/14
後記備註:
《故鄉的路》‧陳文奇
那條故鄉的路
很遙遠 從
離家的第一個腳印 算起
十五年的流浪
那條故鄉的路
很陌生
當年旅行袋裡的記憶
已拼湊不回
歲月重新繪製的家園
秀綠的旗尾山巒
為何削髮為尼
林相優美的公園
為何砍光樹林
招贅一座粗陋的孔廟
清澈的楠梓仙溪
為何醬成阿祖媽的裹腳布般
而找不到
藏在溪畔的童年笑聲
返鄉的靈魂
被現實的刀
砍成一塊塊的感傷
在看不到蕉園的土地上
哭泣
哭泣故鄉的
樸實香蕉味
已被追求經濟的橡皮擦
逐 一 拭 去
      ____1997.06.25台時副刊.
(摘錄自【思念的河】第133頁.卷三「閱讀鄉愁」)
     ~~~~~~~~~~~~~~~~~~~~~~~~~~~~~~
返鄉記事 陳文奇
旗尾山
當笑聲爬上
北風粉刷過的登山林徑
都市化的腳步
就沈重在一層層的水泥梯上
像沒綁浮標的鉛垂
把同窗會煮沸的歡愉
頓下谷底
而登上山頂瞭望台的
眼睛也被不歡迎的風
撕裂成
遍地殘破的綠
故鄉雄美的山巒
怡人的田園景緻
終究也失身在
人類太多的貪婪與無知裡
旗尾溪
佇立橋上
記憶裡寬闊美麗的溪流
竟被萎縮的河道
呆滯污濁的溪水
撕裂成河床間
一顆顆卵石般的感傷
寬闊壯麗的河道
清涼淨澈的溪水
哪裡去了 我問
不語的溪
沈默也是一種控訴嗎?
河堤(護岸)
爬上河堤
遺失在紅塵裡的童年
又從腳底湧上心頭
可是手中的V8說
河堤已被人類的貪婪
炸毀了
因此小時候
珍藏在河堤六包一
卵石間的笑的淚
捲蕉葉吹出的著夢
童年已被
掩沒在荒蔓雜草叢裡了
鳳凰樹
他們都說
你是南島最豔烈的離別指標
而今 回到樹下
找尋的是小時候
沈醉在如蝶花瓣
如刀莢果裡
編織了
許多美夢的
童心
香蕉園
曾經 你的
蕉葉淹蓋了故鄉土地
一芎芎的果實
把故鄉
拱成一個富裕的王國
你的名氣紅若雞冠
更像夜間綻放的煙火
亮燦了
四、五十年代的故鄉
而今 走出歷史
面對凋零已久的日子
你翠綠依然的蕉葉
青綠的蕉果
是否還能揚起一陣
綠色旋風
再造一個香蕉王國嗎?
1998/春季號 台灣文藝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荷塘詩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