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場修行 荷塘詩韻
崔雅對我說:「它就在你的左胸上,你看不到嗎?」「看見什麼?」「死亡!!它就在那裡,我們剛剛討論死亡是多麼偉大的老師時,我突然發現你的左肩上有一個巨大的黑影,我很清楚那就是死亡!」我禁不住看看自己的左肩,但我什麼也沒看見。
這是《 恩寵與勇氣》一書中的對話,作者是Ken Wilber,胡茵夢、劉清彥合譯的書,Ken Wilber ( 肯恩 威爾伯) 被譽為超個人心理學界的天才,意識研究領域的愛因斯坦。
書評家南方朔為序,一開頭便引述崔雅的一句話:「痛苦不是懲罰,死亡不是失敗,活著也不是一項獎賞。」這是對生命的豁達,一番參透的安詳論述,同時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了悟與昇華!故事說的是美麗的崔雅經朋友介紹認識肯恩威爾伯,一場邂逅,從相知相惜到欲攜手白老,卻在婚禮前夕,崔雅發現自己罹患乳癌,於是原本一場喜劇卻成了煎熬五年,共同奮鬥扶持與死神對抗的艱鉅漫長歲月,崔雅的癌細胞一路擴散到腦部肺部,終究不治,生命的歷程始終充滿挑戰,一路只能艱辛挺進,沒有退路,無法迴避!而抗癌過程中,點點滴滴都是生命的軌跡。你無法抗拒,只好坦然面對,儘管過程如此艱鉅。心念主宰著一個人內在思維,無懼讓人生出力量,昂然面對,屢仆屢起。罹癌,不對抗,而是學習如何與病相處,這成了迎面而來必須學習的課題。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維繫感情,親朋的支持與協助,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隨時給予關懷,在罹病者還能獨立自理生活時,盡量獨立自主,也讓病患保有一定程度的安全與舒適。自理讓生活維持基本品質,尤其在心緒鬱悶時。
它是一本生命靈修的書。我的老同事英子(化名)因為紅斑性狼瘡惡化,年輕的生命一直受到病痛摧殘,可貴的是她選擇勇敢面對,吃藥就醫、氣功,中西雙管齊下,無一不試。旺盛的意志力讓不知情的外人都看不出她罹病。老同事退休聚餐,英子慨嘆的說:「我不知能不能活到退休那一天。」眾人都安慰她說莫悲觀,醫學這麼發達,也許明天就有新的藥物發明出來,別那麼喪氣!」英子因為免疫系統失調,平日上班戴口罩,總是小心翼翼於飲食及出入公共場所 ( 相較於疫情籠罩的現在,口罩倒成了出門的護身符。)我們高高興興放暑假,她卻悄悄住進醫院,還語帶幽默嫣然一笑跟我們說這副臭皮囊得送修啦。儘管仍是沒能來得及等到新藥物發明,讓人不免扼腕,但生活並未因此大亂,身心顯然因為有了準備而從容不迫,相較於其他患者的呼天搶地或怨天尤人,英子的勇敢與鎮定讓人敬佩不已。
另一位也是好年輕,是資訊科高材生,對學生因材施教,耐心十足。卻也年紀輕輕被診斷出淋巴癌,往返醫院診療及化療,味覺大改變,怕死了油煙及葷食,
飲食面臨空前考驗。睡眠也無法平躺,只能靠著棉被半躺,還不時會咳嗽,後期都是半醒半睡,直到沒有體力,才請長期病假進醫院調養。同仁們發起寫卡片鼓勵,派代表前往探視。一位還在牙牙學語的女兒是心頭不可承受之重的牽掛,要還來不及辦理結婚登記的另一半再覓良緣。
成住壞空是人生不可逆,每個人都得面對,不是直到暮老才會遇上。能靈活應變,拋開舊思維,建立新觀念,即便是痛苦的掙扎中也就不會那麼灰心沮喪。比方還有什麼願景想要去達成,想要見什麼人,有什麼話要表達----道謝、道歉、道愛及道別,在生之涯將盡前能從容不迫去一一完成,讓生死兩輕安。叔本華說:「人生如鐘擺, 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任何人都躲不過時間及現實的摧殘,不是嗎?還記得生性樂觀的英子在病床上還不忘幽大家一默說:「我先一步去天堂卡位,免得你們擠不進來。」讓原本愁雲慘霧的氣氛頓時輕鬆了起來。
平安健康是每個人最大的願望,不幸遇到疾病考驗,智慧與勇氣絕不可少,家人的扶持,親友的探望鼓勵也能提升生命能量。能完全康復,當然額手稱慶,如若不然,能鎮定面對考驗,不慌不亂,也是一生中嚴肅的課題啊!
2022. 9. 22 有荷雜誌 45 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