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兒詩,父母經
古代禮教,嬰兒出生三天時,家裡的長輩要為他舉行洗禮,稱呼為「洗
兒」!東坡四十八歲得子蘇遯,寫了一首古今稱頌的大作「人皆養子望聰
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話說東坡才
高八斗,名滿天下,更叫人擔心的是外加「一肚子不合時宜」,那年四十
四歲被判入獄,次年被貶至黃州,心境是「憂患已空猶夢怕」,因此「閉
門卻掃,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所以自新之方」四十八高齡老來得子,雖不
免仍期待孩子有所成就,但是自己筆舌惹禍,回首自省,不免大嘆「我被
聰明誤一生」!
所以「但願孩兒愚且魯」的背後,潛藏著為人父的愛子心切也就不難理
解了!
養兒育女的過程當中,父母往往恨鐵不成鋼,復又把自己高度的期許投
射在孩子身上,或殷殷期勉、或大聲斥責,總是不離「望子成龍,望女成
鳳」老窠臼,然每個孩子皆是一個獨立個體,自有其發展的環境,又豈能
完全符合父母的願望?
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強烈,思考模式不同於上一代,喜歡與朋友在一起
多過與父母共進晚餐,或有時是受不了父母問東問西,吃一頓飯成了嚴刑
拷打般的酷刑,除非真的需要,才會坐下來敞開心胸與父母聊上一段,這
時父母彷彿受寵若驚,直說孩子今天是不是吃錯藥了?溝通宛如危橋,搖
搖晃晃,不免要喟嘆,其實不是孩子吃錯藥,是父母過度關懷讓孩子一坐
下來就壓力十足,吃一頓飯隨時得提防壓力鍋爆炸,這時該檢討的不該只
是年輕人吧?當父母的尤其是家中扮演黑臉的那一位,該收起權威,堆上
笑容,搭起溝通的橋樑才是良策!
如果孩子的行為游離了邊界或闖了禍,而父母卻是最後一個才知道的,
這樣家庭教育肯定是失敗的,夫妻間很大的落差便是對兒女的管教方式及
態度不一!之間而爭論不休甚至惡言相向或大動干戈的都有,即便是雙方
都受高等教育,一翻臉仍是驚心動魄,雞飛狗跳,什麼吵架的藝術,溝通
的技巧全都當耳邊風,這時女人的眼淚通常會是最後休兵的武器。當然若
能備而不用,方為上策!女人其實不是天生愛哭的。有擔當的女人通常是
為了化解不必要的溝通障礙,期待家庭和諧不得不做適度犧牲----先生及孩
子面前全沒形象也認了---是一家人,顧全大局,誰還計較那麼多啊?孩子
知錯了,雖然抵死不肯俯首認錯,做父親的重話無情,早已將孩子傷得體
無完膚。能看見這一點時,差不多一場紛爭可以落幕了,女人天生是石
磨,夾在孩子與另一半中間,養育兒女,從來都是義務,又誰敢大聲:
「老子今日養你,將來當然靠你不然靠誰啊?」
大部分父母都不敢存此奢想,畢竟時代一直在改變,大環境就業不易,
很多年輕人光要養活自己都岌岌可危,奉養父母更力有未逮,除非得等到
收入穩定了。一位長輩很有感慨地說最想跟年輕人分享的生活態度便是
「量入為出」,一定要撙節開銷,未雨綢繆,這樣萬一就業過程中遇到困
境或轉折,才不會捉襟見肘,寅吃卯糧,更或無以為繼!
「養兒防老」當然是過時的論調,那麼「養老防兒」呢?第一次聽見這
論調時,我幾乎跌落椅子,如何說起呢?原來一位親戚怕將來百年後田產
要繳交遺產稅,於是提前以贈與方式過繼給孩子,哪裡知道孩子生意周轉
不靈,田產全數被變賣填補虧空,等山窮水盡了,還動老子唯一僅存的不
動產住屋腦筋,讓兩老悔不當初而出此言。親戚後悔沒有教好小孩養成務
實的生活態度,追悔也來不及了呀!家是溫暖的港灣,是風雨來襲時的避
風港,薪火相傳,上承下效,務實生活始終是家庭經濟安定的不二法門,
你以為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