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1413.JPG  

 

 林家三落大厝於清朝咸豐三年竣工,是林家族人居住的宅院,花園則完工於光緒十九年,是供林家自己遊賞,或是招待賓客之用。隨著林家遷移,光復初期,花園一度被百餘戶佔用,所有建物幾乎摧毀傾圮,景致一片荒涼。

 

民國65間,祭祀公業林本源管理人林柏壽將花園捐贈與新北市政府,同時慨然捐出一千三百四十五萬元為撤遷違建佔住戶補償費用。民85年,新北市政府修護三落大厝,林家提供修護總工程費的一半經費五千萬元,而後更願意將三落大厝與花園一併開放,其重視文化資產的態度與精神令人欽佩讚揚。林本源邸不僅為後代紀錄當時建築藝術與技術,家族的遷移及發展中可閱讀到北台灣精采的開發史。

 

文化資產像是一座蘊藏豐富資源的寶庫,如何讓老寶貝再生及活化,如何讓後代子孫永久傳承先人智慧,這是大學問。

 

 

DSC01445.JPG  

 林本林家原籍福建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堡,大約在清乾隆43西元1778)始祖林應寅來台,暫寓居通商要埠新莊,他是讀書人,設私塾教學生。不久回居內地,其子林平侯時16歲,留在台灣。並受僱於米商鄭谷,平侯刻苦耐勞,有積蓄後自力經營米業及鹽務,它頗富經商才能,逐漸擁有許多帆船來往閩台及南洋貿易。不久開始購買土地,招佃開墾,終於成為台灣首富。林家成為大地主, 遠至宜蘭與桃園還有土地,林平侯年40衣錦還鄉,納捐獲一官職。分發到廣西任通判,後又調升桂林同知,官至柳州知府。他頗熱心社會公益,道光年間台灣興築新竹城牆,孔廟及鳳山城牆時,平侯皆大力捐款。

 

DSC01450.JPG  

 

嘉慶與道光年間,林家仍居住在新莊,但因台北盆地漳泉械鬥頻繁,地方動盪不安,平侯乃舉家遷往淡水河上游大溪,並且築造一座小城堡,裡面建造大宅,儼然如一封建堡主。這座小城堡直到20世紀初才被拆毀,地址改為公學校,至道光24西元1844林平侯過世,林家第二代國華、國方兄弟繼承父業,兄弟感情融洽,共居不分家,為人所樂道。為了收租方便,在板橋建造了第一棟建築----弼益館作為落腳處,兩兄弟逐漸成為台北盆地漳裔移民領導者,為圖久居之計,又開始在旁邊興建一座豪華的三落大厝。咸豐元年( 1851工,咸豐三年落成,族人增多,除國華國芳兄弟外,尚有三位收養的兄弟,分別以「飲水本思源」作為稱號,而國華與國芳合稱為林本源,兄弟不分家,共居三落大厝。

 

DSC01496.JPG   

 

國華國芳兄弟合建三落大厝

 

為防敵對的泉州人騷擾,林家又出資助修板橋城牆。三落大厝為有別於後來又蓋的五落大厝,林家人便稱之為三落舊大厝。這座號稱「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的精美住宅,使用最好的木材做樑柱,門窗雕刻精細有加,牆上又嵌上不同圖案花磚及磚刻,是台灣目前所存的清代大宅中最華麗的。它前面鑿有半月形水池、前埕,後者亦傳說做為林家兵勇操練場。事實上在日治初期所繪圖樣裡,還有一列租館及儲存米穀倉庫。後來拆除改為草坪。

林家第三代是林維讓及林維源兄弟。維讓在咸豐九年(西元1859)中恩科舉人,同治初年因幫助官方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授三品銜。他為平息國芳時代所惹起的漳泉長期械鬥,又將妹妹嫁他,用心良苦。這座學校今天尚存,就在花園圍牆外。維讓過世後,維源繼任族長,因捐款助建台北府城有功,授四品官銜。林家頗熱心國家社會公益事務,早在道光年間,鴉片戰爭時,英艦犯台,林家捐銀佐助軍需。至光緒年間,林維源屢捐海防軍費,被李鴻章上奏表揚,獲得御賜「樂善好施」扁,並立石坊於新莊街上,現在三落大厝前上保存一塊「聖旨」牌,即為石坊最上層之物。

 

DSC0149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荷塘詩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